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

【台灣教會公報3236期報導】國文教育 無視在地豐美文化


國文教育 無視在地豐美文化

【林家鴻專題報導】課綱爭議事實上也包括國文科。教育部在原國文科課綱教學目標中,置入「中華文化」4字,並新增3篇文化經典。中國醫學大學台灣語文學系主任、母語聯盟理事長何信翰表示,國文調整看似不大,卻直接將大中國意識形態扣連在教學上,等於變相排除學習本土文學的機會,並影響將12年國教總綱草案之擬定。

何信翰指出,目前高中國文課本內容的問題是,過度偏重中國文學,一味教導學生中國「過去」有哪些經典,且列為必考,暗示古代中國的東西才是好的、能登大雅之堂的,卻不願將同樣以漢文書寫的台語古漢詩列入,更遑論台語現代文學、客家及原住民文學和世界文學。一元化的教育把學子鎖進「中國的上古時期」,在青少年建立自我認同及審美觀的過程中,無視在地文化的豐富,並不恰當。課綱微調強調「中華文化」,更加深去台灣化問題。此外,學太多文言文也是嚴重問題。

何信翰表示,目前高中國文課本的文言文比例皆落在60%左右。但學習翻譯大量的古文,對現代語文的閱讀與書寫、口語表達能力根本沒太大幫助,也無助於學生建立健全人格及現代公民素養,種種現象皆與世界文學教育目標背道而馳。在野立委更指出,連中國的中文課文言文比例都只有43%、香港32%,台灣高達60%,實在離譜!

關於本土語言教育,預計2018年實施的12年國教,雖強調國小到高中課程一貫的原則,但本土語言仍只有國小每週40分鐘的課;更可怕的是,12年國教總綱草案,還將過去列為必選的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》改為必修2學分,屆時提高文言文比例將更加重。

何信翰指出,本土語言教育在政府長期忽略下,流失得非常嚴重,搶救母語不能光靠家庭教育,建構完整的本土語言教育體系才是根本之道。在幼稚園部分,教育部已在民間要求下,於今年在屏東及苗栗試辦台語、客語、原住民語的沉浸式教學。母語聯盟目前也持續串聯各界關心母語人士及本土社團,出席12年國教總綱草案公聽會,呼籲將本土語言列為國中必修,銜接國小教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

台文通訊BONG報

台文通訊BONG報 https://tsbp.tgb.org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