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

【台灣教會公報3234期報導】復振母語,守護在地智慧結晶




復振母語 守護在地智慧結晶 
李江却文教基金會與哲學星期五舉辦座談 暢談語言是文化、資源kap人權

【林家鴻高雄報導】為記念「世界母語日」,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今年與公民論壇「哲學星期五」合作,2月16日假高雄三餘書店舉行第2場座談會「語言是文化、資源kap人權」,吸引年輕人和台文界人士參加。基金會希望社會各界了解,語言是歷史智慧及獨特價值的結晶,攸關自我認同、族群文化的延續,投入復振在地弱勢語言、追求文化多樣性,已是國際潮流,台灣不應缺席。而家庭是保護母語最重要的所在。

台灣南社副社長、高雄醫學大學「醫學台語」講師張復聚在會中說明「世界母語日」由來。1952年2月21日,孟加拉尚未自巴基斯坦的統治中獨立,當地學生發起遊行,爭取民間主流的孟加拉語成為官方語言,卻慘遭警察開槍射殺。這是人類史上首起為語言權殉難的案例,震撼國際。聯合國為向全球宣傳保護語言資產的重要性,將每年2月21日訂為「世界母語日」。

花蓮阿美族的荷蘭萊頓大學歷史學博士候選人Nakao Eki Pacidal表示,一般人以為阿美族只有一種語言,但事實上不同的部落有不同語言。許多在部落長大的孩子,會聽母語不會講,往往是抓不到音韻而不敢講。年輕人「把母語當外語學」已是普遍現象,但即便如此也要努力,因為「把母語當外語學,為的是讓下一代把母語當母語學。」
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1年的研究報告指出,21世紀結束前,全世界將有半數語言步入死亡,而少數幾個語言稱霸的現象將愈趨明顯;台灣包括原住民語、客語,甚至台語,都可能在數十年內滅亡。張復聚感嘆,台灣現行母語教育淪為一項「科目」,出了學校就無用,本土語言的衰頹與數百年來受外來政權統治有關。他提醒,5歲以前為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,若能做好,長大便不易忘記。個人在生活中只要勇於講台語,讀台語文雜誌,會讀之後再找朋友組讀書會,進而展開寫作,若每人這樣做,語言就不會死。

台灣羅馬字協會梓官分會長蔣日盈表示,許多人用台語聊天沒問題,但正式要上台論述較深的內容時,卻有困難。他強調,要隨心所欲的用台語表達心中所想,台語文寫作是訓練台語思考的必要途徑。語言學習的順序應是,母語、所在地區的通用語言、所在社區通用語,最後才是外語。為何要把外語排在母語之前,甚至從學校教育中拿掉母語,「我們一年之中,有多少時間跟外國人講話?」

路竹長老教會執事、台羅會路竹分會長蘇晏德表示,現代父母不重視母語教學,主要問題出在擔心孩子不說華語會跟不上別人。但他從小教孩子講台語,在家不准講包括「華語」在內的「外國」語,小孩到了幼稚園才會講華語,長大後表現也是很優秀。

前台語廣播show主持人恆春兮說,他本身開機車行,因為熱愛聽台語老歌和長輩互動等而開始在業餘時「玩台語」,製作爆笑有趣的工商服務節目,他欣慰許多年輕人會背他作品的台詞,學講台語。為了做節目,他也學教會羅馬字等台語書寫系統、每天看書、學客家歌。現在雖然沒有再出CD,仍會繼續透過網路以趣味方式引領人講台語。

台語文學家陳明仁說,過去以中文寫作時覺得怎麼寫感覺都一樣,後改以台語文寫作後才讓自己感動。1991年民間推動台語讀書會至今,使瀕死的台語在短短18年產出許多文學創作,為世界罕有。一個人能認識多種語言是種幸福和人生的享受,應戮力守護母語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

台文通訊BONG報

台文通訊BONG報 https://tsbp.tgb.org.tw